优秀实习生教案:1802苏比努尔

单位/地点: 时间:2022-06-15 浏览量:231

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时间轴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2.通过表格梳理,史料解读,图片等形式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

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探讨与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难点:元朝的巩固措施






教学过程:

历史时空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以及同一时空并立当代国家,目的是为了加强时空观念

导入新课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辽和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比起汉唐时期单一的游牧经济的北方民族政权更加难以对付)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政权在统治本族原居地的同时,还越来越深入地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


辽与西夏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 渔猎生活。

(2)建立政权:916 年,契丹族首领 耶律阿保机 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3)辽宋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政治制度

(阅读教材第54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材料反映出辽朝政治制度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二段材料从什么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

特点:因俗而治。角度:服饰。)

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 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 民族事务。

四季捺钵制: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解释:四季捺钵制  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

西夏

(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政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 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4)辽和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金朝入主中原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建立政权:1114 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3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1127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 迁都:1153 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提问:为什么将都城从上京迁至中都呢?

1-统治者自身的远大抱负,统一华夏

2-逐渐向中原文化靠拢

3-统治范围逐渐变大,不迁都不便统治

4-都城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差

5-也有可能躲避战乱(举例宋)

5.制度

(1)基本沿袭__唐宋制度__

(2)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户籍管理制度)

构成:凡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

特点: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提问:猛安谋克制度的性质是什么?性质: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6.兴衰

(1)鼎盛: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大定之治__,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腐化原因:世袭性;区域性,更适合部落制的模式。逐渐猛安谋克的管理人群由女真人变为女真人、汉人和渤海人等。因此一方面猛安谋克的爵位太多成为整个金国的累赘,同时他又没有处理好每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导致女真人与汉人、渤海人等矛盾丛生,整个运行体系瘫痪。统治逐渐衰落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 蒙古崛起

起源:蒙古族: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1)蒙古建立:1206 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

(2)蒙古的扩张:蒙古政权建立后半个世纪, 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1260 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__中原__传统政治制度,兴建__大都__作为首都。

(2)__1271__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此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1276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4)1279 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

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巩固统一

(1)__驿道____驿站__: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

(2)__急递铺__:负责传递公文。

(3)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__行省__制度。

 ①内涵: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②行省范围: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 个行省。

 ③特点: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④地位: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4)对其他地区的管理

 ①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__宣政院__管理。

 ②对西域地区:元朝设__北庭都元帅__府 、__宣慰司__等管理军政事务。

对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__澎湖__设置__巡检司__,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行省制度的特点

(1)行省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管理机构。

(2)行省具有双重性,表现为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形成新民族

蒙古族: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回回:中亚、西亚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元朝的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1)目的: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元朝灭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2)灭亡:1368年,元朝灭亡。

(3)元亡后的民族去向

 ①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②大批留居内地的__蒙古人__、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