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草长莺飞,2025年4月13日至19日,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403班全体学生,在学院张强副院长和班主任庾君芳老师的带领下,赴苏州、杭州、乌镇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专业见习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导游讲解、自主实践等形式,将课堂理论融入行业实践,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行走水乡乌镇,解码文旅融合
见习首站走进“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学生们在当地资深导游的带领下,深入东栅景区,漫步青石板路,穿行古桥廊檐,沉浸式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通过聆听导游对百年建筑、传统服饰及历史典故的生动讲解,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古镇的文旅资源开发模式,还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了乌镇在保护与开发中的平衡策略。
漫步杭州西湖,感悟文化底蕴
在杭州,学生们沿苏堤、白堤探访“西湖十景”,从“断桥残雪”的传说到“花港观鱼”的巧思,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自主讲解景点背后的文化故事,在同学们自行组织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西湖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故事,深刻体会到西湖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魅力。此外,胡雪岩故居的游览,让同学们了解了晚清时期的风云人物胡雪岩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精美的建筑和园林布局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
探访苏州园林,深研匠心技艺
苏州之行聚焦古典园林艺术。寒山寺的钟声与禅意、拙政园的借景与框景手法、虎丘山的剑池传说与建筑智慧,均成为学生们的“移动课堂”。导游与学生的互动讲解,使书本中的“造园理论”跃然眼前。特别是在京杭大运河文化带考察中,同学们通过调研拱宸桥等地的文旅项目,深入探讨了如何以现代旅游形式活化千年文化遗产,为未来职业规划注入新思路。
实践赋能成长,成果丰硕显著
此次见习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学生们通过“听、看、讲、思”四维联动,不仅提升了导游讲解、线路设计、文化解读等专业技能,更深刻认识到文旅产业中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例如,乌镇的“共同缔造”模式、西湖的文化IP打造经验,均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职业方向提供了鲜活案例。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结合见习见闻撰写实践报告,进一步提炼经验、反哺教学。本次苏杭见习之旅,是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又一创新举措。学生们在江南诗画中收获成长,在千年文脉里坚定专业理想,为成为新时代文旅行业的中坚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稿人:历史2403班)